暑期“三下乡”||百年榕树下的非遗传承——客家古文与打草鞋的魅力探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非遗文化,2024 年 6 月 30日,我校“德润文脉·知行传承”实践队深入赣州市于都县段屋乡寒信村非遗小镇,探寻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继续踏上意义非凡的“三下乡”实践之旅。
榕树绿荫之下传来阵阵富有节奏感的二胡声,实践队队员们开始了客家古文的学习。非遗老师肖南京以娴熟的技艺,带着唱腔将故事娓娓道来。肖老师虽然眼睛失明,但心灵却流光溢彩,将一篇篇故事刻在心间,流转于乐声之中。客家古文大多数秉持着做好事,积善德,教做人的理念,朴实无华却又真诚实用。队员们在百年榕树下,在微风中了解客家古文的历史与精神内涵,看到了非遗文化跨越时空的魅力。肖老师对客家古文的热爱始终如一,但在如今快节奏的时代,他对客家古文传承面临的困境也表示无可奈何。这次的客家古文学习是一场震撼心灵的文化盛宴,队员们在这次交流中感受到了非遗人的坚守,也对中国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充满信心与热爱。
下午,实践队一行人来到育英小学百年榕树下进行非遗文化打草鞋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实践队队员首先了解到打草鞋所需的工具,一个特制的木架、一束束柔韧的稻草。这些看似简单的工具,在肖南斗老师傅手中,却能制作出实用而美观的草鞋。随后,肖南斗老师傅亲自向实践队队员示范打草鞋的过程,他先是将已用大木棰捶打松软的稻草搓成麻花状的草绳,然后把草绳固定在木架上,按照鞋底的形状依次编织。肖老师傅表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耐心和技巧,稍有不慎,草鞋的形状和舒适度就会受到影响。实践队队员在学习完打草鞋后依次动手尝试,在肖老师傅的耐心指导下,一双略显粗糙但满怀诚意的草鞋逐渐成型。在体验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更深刻体会到了先辈们的勤劳与智慧。学习打草鞋的这一非遗文化活动,不仅让打草鞋这一古老技艺得以传承和发扬,也为当地的旅游文化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肖老师傅表示草鞋曾经是当地农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技艺逐渐被遗忘。实践队队员纷纷表示将继续关注和参与到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中来,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我校“德润文脉·知行传承”实践队对客家古文和打草鞋技艺的探索,为传统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坚信,在各方的不懈努力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下,这些古老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文化繁荣的强大动力。相信未来也会有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传统非遗文化和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中来,让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图、文/“德润文脉 知行传承”实践队 审/毛宇